身為一個 3C 迷,從最早的 HTC VIVE 一代推出時,我就很期待這個電腦界許久不見的殺手級應用「VR 虛擬實境」 將如何改變我們的遊戲型態!
可惜後來只是雷聲大、雨點小,最主要還是得歸咎於「太貴了!」當時買一套 VR 設備就得花費 3 萬元,可以順暢執行 VR 的電腦主機估計要花費 5 萬元以上.整套八萬元。
內容索引
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:安裝越來越便利,不要地基!
早期的 VR 又貴,又難安裝,因為要安裝定位的地基,因此對空間大小有一定的要求。打算安裝在客廳的可能還好一點,但很多人使用 VR 是在電腦前,根本沒空間安裝定位器。
從數年前就開始陸續推出不需定位器的 VR 款式,雖然「定位性比起有地基的款式可能差一點」,但是「價格親民、狹小空間就可以使用」,加上近幾年的技術發展,就算沒地基定位也越來越精準,有一定的水準!
VR 應用方式的改變與成熟
VR 虛擬實境最開始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打 VR 遊戲,但後來我觀察,以市場的現況應該是:70% 影片、30% 遊戲。
很多人其實是不打遊戲的,像我也很少打遊戲,但看電影、看電視、看…..咳咳,總之影片需求人人似乎都有。
VR 帶來更傑出的觀影體驗
有意思的是除了為 VR 而生的環景影片、3D 影片之外,連一般影片玩家們也喜歡用 VR 觀看!因為想將畫面拉多大就拉多大,在家就能達到電影院的觀影效果!
沈浸式的環景影片

除了越來越多影片資源可以觀看,最方便的就是到 Youtube VR 就有很多城市導覽、海底世界等高畫質環景影片供你觀看。
忘掉早期的 VR 虛擬實境的體驗吧!
相信很多人對 VR 的體驗不是「從來沒有用過」就是外面付費的 VR 遊戲館,拿槍爆打殭屍!如果你有印象的話,遊戲雖然新鮮好玩,如果說到畫面,那很「明顯的顆粒、紗窗感」無不提醒你是身在遊戲之中。
設備 | 單眼解析度 (像素點) | 發售價 |
HTC VIVE 一代 | 1,080 x 1,200 | 799美元(約台幣 24,000) |
Oculus Quest | 1,600 x 1,440 | 399美元(約台幣12,000) |
Oculus Quest 2 代 ( 2020十月上市 ) | 1,832 x 1,920 | 299美元(約台幣 9,000) |
而如今 VR裝置一年一年更新,當初貴森森的 HTC VIVE 一代已經成為現今 VR 解析度的最低標了,新的 VR 在「畫質上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!價格卻越來越親民!」
更強的電腦才足以面對年年提升的 VR
解析度的提升對 VR 虛擬實境的沈浸體驗很有幫助,但相對的執行 VR 的電腦效能也必須更強才行。
2020 年尾:顯示卡效能爆發性的躍進
顯示卡 / 裝置 | 運算效能 (GFLOPS) |
PS4初代 | 1800 |
PS4 pro | 4200 |
Xbox one X | 6000 |
GTX 1050 | 1733 |
GTX 1060 | 3855 |
Radeon RX 570 | 4784 |
Radeon RX 580 | 5792 |
GTX 1660 | 4308 |
RTX 2060 | 5252 |
RTX 2070 | 6497 |
RTX 2080 | 8920 |
RTX 2080 Ti | 11750 |
RTX 3070 | 20372 |
RTX 3080 | 29768 |
PS5 | 10290 |
放入 PS4 是讓大家參考一下效能基準,綠字則是主流設備 (中階) 的範疇,基本上「綠字以上的效能我認為就能跑動 VR 裝置」了,並能順暢執行大部分的應用,但某些狀況解析度、或遊戲畫質要調整低一點。
而「藍字以上已經是算高階設備」,在前一個月都還是屬於最高階、最高價位的顯示卡,用到這個等級基本上「所有應用你都可以很順暢的執行,並享受高畫質。」
而紅字!!竟比我上述說的高階設備還要再多一倍以上的效能!不要太驚訝,這是 2020年9月份才推出的最新顯示卡,這代效能有了很大的突破!
這代表「更便宜的價格,將能買到更高的效能!更好的運行 VR 裝置!」我認為在顯卡有了足夠的突破後,VR 裝置應該也會更放膽去提升他的規格。
但是剛上市的 30 系列的顯示卡目前市面上是一卡難求,價格也還未降下來,連藍色字的昔日高階顯卡也還死撐著不降價。
以上數據為來自維基百科的數據 – 參考: NVIDIA_GeForce_20系列、NVIDIA GeForce 30系列。
所以是時候購入 VR 裝置了嗎?
我會說,是!2020年10月份剛推出的 Oculus Quest 2,我認為很適合入門的玩家,不但畫質好,入手價格也夠甜,如果只是看影片的需求,輕 VR 互動遊戲基本上主流的設備也足以支撐。
但如果你願意再等等
30系列顯卡的推出是效能革命的開始,20顯卡勢必會降低到它該待的價位帶,30 系列也會再推出中價位的 3060 也會帶來足以媲美 20 高階顯卡的效能。
AMD 的新顯卡也在蓄勢待發
AMD 的 RAND2 顯卡一旦推出,NVDIA 勢必會感受到壓力,兩家競爭最好的情況之下,就是玩家能買到更便宜更快的顯卡!
2021年3/15現況更新
比特幣攀升,挖礦熱潮攪亂一池春水
由於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突破 6 萬美金,造成挖礦熱潮再起,所有高階顯卡都被瘋搶的狀況。現在要買到一張中高階顯卡都要搭買其他東西,像是 PCHOME 會搭其他產品整組賣,原價屋則是限定組裝電腦才能買中高階顯卡。而二手市場顯卡也是一卡難求,或是價格都被吹捧。
前兩天原價屋還直接調漲 NVDIA 30 系列顯卡的售價!因此現在想要平價玩 VR 的希望似乎又變遙遠了。
本來顯卡市場 AMD 和 NVDIA 競爭白熱化,台積電晶片的新製程也有助於顯卡實力大幅提升,顯卡走向更便宜、更強大!有助於 VR 普及,但這波挖礦熱潮則擾亂了整個市場。
結論:等不及就買!不急就再等等
原來是篇廢文
以上為想入手 VR 的我研究了之後所得到的資訊,整理一下給大家參考,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對 VR 多點認識,這個產業需要更多玩家的投入才能更蓬勃發展!
如有勘誤的話也歡迎指正,筆者會盡快修正!
備註
VR 虛擬實境還有其他高階不同取向的裝置,本篇文章主要以價格親民、不需地基應用廣泛的的純頭盔 Oculus Quest 2 代為出發點做撰寫。
不需地基的 VR 設備定位上一定比需地基的來得差,但換來的是便利性,和便宜!尤其如果以看影片為主、遊戲為輔的應用,定位並不是首要考量。
筆者還未購入 VR,因此資料皆為研究而來,實際使用情況可能有出入,想了解更多建議到下方的參考資料來源:巴哈姆特 VR 虛擬實境討論區,觀看玩家們實際的討論。
參考資料:
巴哈姆特 VR 虛擬實境討論區
顯卡數據 – 維基百科
成為第一個留言的人!給個表情也可以喔!😆⚡️💪👀🎉